- 李永;单士嘉;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出发,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国家的本质、职能和发展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构建初期体系、改造国家性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追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历史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深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024年06期 v.45;No.219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平林;孙朦;
民族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及其成员对自己民族存在价值和发展能力的肯定评价与积极认同。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应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考察:从纵向来看,表现为我们对自己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成就及由此彰显出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发展能力的肯定评价与积极认同,即表现为历史自信;横向来看,则表现为中华民族对自己国家当前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肯定评价与积极认同,即表现为“四个自信”。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纵横交汇,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
2024年06期 v.45;No.219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玉柱;
党性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核心叙事,既内在规定了政党组织的政治行为边界,也形塑与规约着政党成员的政治品格与思想言行。纵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因应实践变革要求,共产党人的党性观呈现动态演化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把握思想上的主动,坚守理论发展的魂脉和根脉,树立大历史观、构建理论体系、提出新命题新判断、提炼新概念新范畴、批判错误思潮、坚持人民至上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打造了具有鲜明开放性、民族性、科学性、价值性、前瞻性、实践性的党性话语,拓展了对党性的时代理解,为丰富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科学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党性认识的逻辑路径,不仅是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自觉,也是廓清模糊认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
2024年06期 v.45;No.219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